张骞(约前年—前年)西汉外交家。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建元二年(前年),奉汉武帝之命使大月氏,以相约夹攻匈奴。他越过葱岭,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脱逃。历大月氏、大宛、康居、大夏等中亚国家,一年多才返回,返回改为走南道,避免被匈奴发现,仍为匈奴所俘。
元朔三年(前年)匈奴内乱,始脱身归国(汉)。元狩四年(前年)奉命出使乌孙(今伊朗流域),又在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月氏等地与中亚各国通好,他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颇多贡献。官至大行,封博望侯。元鼎二年(前)乌孙派使者随张骞归汉,并献良马答谢,翌年张骞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纪念张骞对中外交流作出的贡献,弘扬中华民族爱国、坚韧精神,中国邮政于年9月20日发行了《张骞》特种邮票一套2枚。邮票第一枚为“凿空西域”(图1)。画面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骞摆脱匈奴长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辛继续前行的场景。画面中张骞侧身而立,以凌乱的头发、陈旧的衣衫,刻画了他当时的窘境。但他虽然落魄异国,仍手执节杖,心系大汉,遥望故土,集孤独、惆怅、忠诚和悲呛于一身;背景辅以为荒凉的大漠,远去的大雁,落日的余晖,既点明了张骞所处之地,又烘托了张骞此时此刻的心绪。
邮票第二枚为“开辟丝路”(图2)。画面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骞以汉朝中郎将的身份到访西域,与西域各国政权建立友好关系的场景。画面中穿着考究的张骞,正在以汉朝使节的身份递交国书;彼此和颜悦色,体现了友好往来的氛围。华丽的拱门与柱子,非凡的服饰与形象,加上持节的卫兵,都在彰显着异域的环境、隆重的场面和张骞二度出使的成功,进而昭示了开拓丝路的始成。
邮票名称解读:
凿空西域∶出自和张骞同期的司马迁《史记》,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说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图1“凿空西域”图2“开辟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