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手足癣医院好 http://m.39.net/news/a_8593631.html
美丽的汉中(城固篇4):碑刻记录的文化遗存(共10篇)
4
“唐公房碑”。让我涌动着深深的好奇,于是,我便在史海中开始寻觅他的踪影。
据陈显远先生《汉中地区汉中名胜古迹》一书考证,“唐公房碑”是刊于东汉灵帝建宁、熹平、光和年间,年代应是公元年到年之间,碑文共十七行,每行三十一字,共五百零七字,所记录的年代是西汉公元七年唐公房举家升仙的往事。
在这个年代,我想到了汉中几块摩崖:公元66年刻于褒斜古栈道石门的《鄐君开通褒斜道(俗称大开通)》摩崖,是小篆向隶书转化的代表作,其后有年的摩崖石刻隶书《石门颂》,建宁五年(年)的《郙阁颂》,这三通摩崖被历代奉为书法范本。百年间的字体变化不应很大,《唐公房碑》的神韵一定与这三方摩崖石刻有相同的地方。唐公房碑以其秀雅成熟的汉隶,成为重要的道教历史文献,以碑碣这形记载着百年前的往事。
《大开通》是古隶中最早,兼秦篆、汉隶的特点,《石门颂》则称为草隶鼻祖和楷模,《郙阁颂》则为标准的八分汉隶,这三方是最典型能够代表那个时代水平的摩崖。《唐公房碑》基本与这三方石碑属同时代,更是汉隶的成熟作品,以“秀雅峻正、隶法成熟”而见长。然而,属于碑碣隶书的,只有《唐公房碑》,并未刻于山间巨石或洞内石壁。
摩崖石刻总会伫立在人来人往的大道,所以能为更多人熟识、传颂,一些名碑名碣也会置身于大堂孔庙,《唐公房碑》却稍隐于野,一隐便隐去了千年,尽管他兼备了汉隶的最高水准。
《唐公房碑》记载着故事的主角唐公房修炼成仙的往事,石碑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界,也颇具仙家气息。年《城固县志》主编王穆四处寻找这块石碑,遍寻不得,却在一次偶然间与之相遇,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穆在县志中这样记载:
“丙甲岁……觅仙人唐公房碑榻累月不得。余劝吁农至升仙里,偶恬于大树下,见荒烟蔓草中巍然屹立者,则公房碑也”。
至此,唐公房碑从仙境才重回人间,被供奉于城固县唐仙观。人们在口传升仙故事之余,才有幸临品成熟汉隶风采。
关于石碑的记录廖廖,历史上能识此碑的人就更少,宋时欧阳修在他的《集古录》中记录了一段简短的提要,清代王昶的《金石萃编》卷十九也有记录,只不过未见此碑,当然也就无缘于唐公房碑的真容了。
汉代以前的甲骨、钟鼎、石碑上的文字基本都是篆字,秦代狱隶程邈因罪被囚狱中,实在无事所以对因时事变化而转型的篆书进行整理,一不留神,隶书已篆书中脱胎换骨,而时光也已逼近了汉代。钟繇、曹操是大动荡时代的大人物,此时的隶书在流行几百年以后,已省去了蚕头燕尾,他们在砚石上舔一笔墨,纸上的字已近隶非隶了,方正之间更接近楷书。若将隶书写快,楷书失去了方正,章草又应时而生了。楷书与草书相融一笑,一种字体又出现了,且叫其为行书。行书近草则称为行草,近楷则称为行楷。
于是,我带着渴望去看看书体里的风景……这样想着,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款款而出了,我便向这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代表着中国书法最高峰的《兰亭序》稽首,我暗自责怪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伟大的君主,用小人的手段骗得后殉葬于昭陵,可转眼一想,由他亲自作序,唐高宗撰记的《圣教序》刻石时,由怀仁和尚一一从王羲之的遗墨中去寻找的往事。太宗的书法原本不错,却对文化谦恭到如此地步,也不难想象,他到另一个世界非常想带上这个不可再造的文化经典的心情了。在盛唐,欧阳询在七十五、六岁的高龄写下了《化度寺碑》、《九成宫》,楷书美到了极至,用宋人朱长文的话说是“纤浓得体、刚劲不挠”。走入唐朝书法,最绕不开的就是颜真卿,一份《祭侄稿》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法帖,又被称为《祭侄贴》,此贴的背后历史是颜氏家族与安禄山部队做战、颜氏家族作为战争的代价逝去了三十几口性命,颜真卿用文章祭祀家人,满篇文字在哭泣中勾勒出情感符号,痛苦的线条在黑白的墨迹间倔强的延伸。后来七十六岁的颜真卿在劝诫造反的李希烈时被缢死……我所看到的,《祭侄贴》不仅是书法精品,更多的是一种人格符号。当然,唐代还有“草圣”张旭、怀素留下的狂草精品。到了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的代表作《寒食贴》、《松风阁侍卷》、《蜀素帖》、《山居贴》各具特点而传世。元代时短,却有文化领袖赵孟携《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纨扇赋》、《赤壁赋》等作品傲视后人,当然,明代的上海人董其昌的《尺牍》、《李白月下独酌诗卷》和河南人王绎《忆游中条语轴》、《杜甫诗卷》等上品佳作。离我们不远的清代,篆隶、隶书、行书、篆书等作品也很让后人养眼。
一路数着记着,不觉间已漏掉了很多文化名人,他们都是字里行间的高手,也因此漏掉了很多的文化精彩。
无论是王侯将相,或是一介布衣,一幅笔墨,再浓浓地磨满一砚,用笔一舔,黑黝黝的流动线条便使中华文明开始传承。
中华艺术最独特的书法,用那种最沉着的黑色走过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前那种以铜为笔,以炉为墨的日子也尽意的扬洒着精彩。尽管我不通技法,却仍想窥探共同的规律,尤其是以初学者的目光。
下集预告:城固名人与书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