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其实就是炊烟袅袅和人生适意。“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五一”小长假已然过去,“淄博赶烤”现象也终将逐渐淡去。但烧烤天然自带的烟火江湖将更多的留存在中小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和大城市人们的记忆里。
一、烧烤是人类最古老的烹饪方式西北大学赵丛苍先生在对陕西省汉中市胥水河畔的城固县宝山遗址考察时,发现在史前至商时期遗存中,堆积有原始灰烬、有规律摆放鹅卵石并有较多数量动物骨骼的坑类遗迹,为区别于“灰坑”,便以“烧烤坑”名之。他认为,那些由卵石以及红烧土块摆置的错落有致的槽形或三角形支点,就是为了搁置炊器和烧烤方便所作的设置,即烧烤坑之烧烤和烧煮功能兼而有之,但以前者为主。如果这个是史实的话,应该是烧烤最为久远的存在。赵先生的这个结论目前已经被考古界广泛认同。
此后,“烧烤坑”在从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众多遗址中被区别认定出来。辽宁营口的金牛山遗址,新疆吉木乃县的通天洞遗址、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宁夏灵武的水洞沟遗址,山西襄汾的丁村过水洞遗址,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湖南泸溪下湾遗址,四川宣汉县罗家坝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石棉三星遗址、崇州双河史前遗址、汉源桃坪遗址、汉源市荣遗址,江西金溪釜山遗址,甘肃陇西西河滩遗、礼县西山遗址。在青海喇家遗址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用石板制作的烤炉。这些都是烧烤最为久远的存在。
北京大学李欣在《考古资料所见汉代“烧烤”风俗》一文中认为,陕北、四川、河南、山东等多地发现的,主要以“簇”穿肉串烤形式的“燔炙”画像石资料,说明汉代的饮食风俗除了蒸、煮、煎等方式外,烧烤亦较为普遍。年,《社会工作》杂志刊载过一篇没有署名、题为《烧烤的起源》的小短文,认为烧烤起源于明朝时期的北京。当时,大太监刘瑾因谋逆造反而被凌迟处死,人们恨其作恶多端而纷纷争其肉烧烤而食。当然,这只可能是个玩笑罢了。因烹煮、蒸、炸都需要复杂的器皿,所以烧烤和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的熟食方法。
二、烧烤是中小城市的娱乐圈淄博赶烤之前,在全国最为有名的烧烤是川西一带的西昌、雅安。年,bilibili和旗帜传媒联合出品的《人生一串》以极具市井气息的街头巷尾的场景,介绍了数十个城市的烧烤情结,其中介绍的第一个城市就是西昌。曾经去过雅安的石棉等地,影片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同身受。而从烧烤坑遗址的数量来看,也可以明白四川烧烤的历史久远。年,红星新闻更以《“烤”出一个文化遗产?西昌火盆烧烤制作技艺先选非遗背后》为题,作了专题报道。“烧烤”已成为西昌的名片,全市烧烤店多达上千家,而该市常住人口不足百万。
淄博赶烤引来广泛赞誉。但河南南阳召开研讨会分析淄博烧烤火出圈的原因,却被认为是小题大作、受到广泛的批评。阳春白雪突然关心起下里巴人的结果就是被批判。其实,因为烧烤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希望以烧烤出圈的研究还有很多。且不说红星新闻报道的西昌烧烤,早在年,《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第1期就曾经刊载过题为《打造“锦州烧烤”文化品牌》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署名是“锦州市委宣传部”,文中更是提出倡议和会同商业、旅游等10部门联合“打造锦州烧烤文化品牌”。
文章认为烧烤的文化成因在于特殊的地缘文化、历史民俗文化、当地人格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出了敢为人先、自主自强和艰苦奋斗三大精神内涵;提出了“以人为本、规范引导、服务促进、整体提升、做强做大”的整合发展思路。此外,还得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三大启示:需要积极参与经济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需要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发展“文化生产力”来介入;需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塑造良好的宣传队伍。据说,五一前后,全国有众多城市前往淄博考察,不知其成果会不会都如上述文章?但无论怎样的结论可能都离不开地方的特色、人性的需求、生活的改善和市场的规律。
三、烧烤是平民的江湖据某团公布的《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烧烤自年起以每年56.4%的速度迅猛增长,是餐饮业态中利润最高、增长最快的种类。如果这个统计为实,那么在经受了三年疫情后烧烤的火出圈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即使不是淄博,也会有其他城市出现。淄博赶烤被网络追捧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在于饮食的本身,而是烧烤自带的烟火气息,是在去除了仪式般的就餐礼仪后的自由酣畅。无论你是贫富还是尊贵,只要你坐在摊前,你和他或她和你,就再不必、也不会端着,而是可以尽情的放松,似乎所有的青春故友和故事梦想都可以融在那“人生一串”中了。
《人生一串》系列将镜头对准了在街头巷尾“撸串”的饮食男女,对准了在火炉上不停翻转的烤串和食客口腔内美味爆裂的瞬间,蹿腾的火苗、烤架上滋滋冒油的羊腰、酥酥脆脆的烤蚕蛹、汁水横流的生蚝、粗盐下等待变熟的烤肉……大量的特写镜头将每一个令人垂涎的画面描摹到极致。这种顺应人性的自然纪录是对日常情态的景观化,是对人们在结束一天的奔波劳累后回归本真生活的凝视和赞美,观众收获的不仅是关于美食的审美体验,还在镜头中的市井里弄的烧烤一隅里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烧烤是平民的江湖。年,北京烹饪协会、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河北省饭店烹饪行业协会共同发布了《烧烤及烧烤类食品京津冀行业协会标准》(草案),规定了包括烤全羊、烤羊排、烤羊腿、烤羊肉串以及烤海鲜等方面的专业术语、质量及含量、制作方法、品鉴要求和文化内涵。不知这个草案最终结果如何,但个人是极为反对接这些所谓的行业标准,至少只能是参照和自愿执行。平民的江湖是平等的江湖,过多的规范、引导只能破这种自由与放松带来的欢乐,脱离锦州的研究文章中所提到的地缘、人格等烧烤文化的成因,失去烧烤自带的“野趣”。
人生江湖,自然就会有江湖菜。“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江湖菜是指经商跑船等四处迁徙的人们在码头帮派中的饮食,现在的上海的本帮菜、杭州的杭帮菜其实也是江湖菜发展而来。在从前,因为江湖菜的品质不高而不上庙堂。因多下水,需要用浓烈的香料盖过食材的腥味,于是就有了具有朴实热烈气息的烧烤、麻辣烫、毛血旺、红油火锅等。烧烤是江湖菜最典型的代表。
江湖菜的发展来自于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平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大批的农村务工人员把浓郁的地方口味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形成了如今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找到的典型江湖菜。近年来流行的万州烤鱼、麻辣香锅、东北烤串、麻辣小龙虾、台湾牛肉面、炸鸡排、重庆小面等都离不开江湖菜的影子,都有着食材的廉价易得、调味凶猛热烈的特点。#淄博##烧烤##有哪些曾经是奢侈食品现在却变得平民化的食物?#除文所提材料外,还参考以下等资料撰写。
曹雨.舌尖上的平民史[J].同舟共进,(8).
曾丽.烧烤坑简论[J].文博,(2).
流光.舌尖上的宋代,生活里的烟火[J].求学,(2).
沈静,韩雨坤,胡姿娆.符码认同范式突破与传播模式创新——后“舌尖”时代《人生一串》对美食类纪录片的开拓[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9).
王仁湘.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传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
李欣.考古资料所见汉代“烧烤”[J].四川文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