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籍老英雄张富清最是本色动人心群众新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最是本色动人心

——陕西日报记者赴老英雄张富清家乡洋县走访记

这是三月三十一日拍摄的张富清。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什么是初心本色?什么是使命担当?张富清用一生给出了答案。

战争年代,他是长城砖,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和平年代,他是大厦瓦,建设祖国,默默奉献。砖瓦无声,却守得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新中国走过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不论岁月如何变迁,坚定不移的信念、服务人民的初心、艰苦奋斗的作风,都将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永远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底气所依、优势所在,永远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我从小便爱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但万万没想到,自己家里就‘藏着’一名战功如此卓著的革命英雄。我既感到惊喜,又万分骄傲,想让左邻右舍都知道,我的叔叔张富清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5月25日,家住汉中市洋县马畅镇双庙村的张树积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旅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我的叔叔当年离家后,直到新疆解放才和家里联系上。”张树积回忆,“没有叔叔音讯的那些日子,奶奶常常以泪洗面,希望能得到他的消息。现在叔叔的英雄往事得以重现,奶奶要是在世一定会很欣慰。”

张树积最后一次和张富清见面是在年。当时张富清左腿突发感染,高位截肢。张树积得知后前往湖北省来凤县探望张富清。“叔叔90多岁,年纪大了,现在逢年过节我都会和他电话联系。”张树积说。

村里还有张富清的另外一位亲属——他的妻弟孙新民。在孙新民家,他热情地展示了和姐夫张富清的照片并介绍:“这里一共有5张和姐夫有关的照片。这一张最早,是姐姐、姐夫和姐夫母亲的合影,那时姐姐、姐夫结婚没多久……这张在城固县拍的照片是我们家的全家福。”

孙新民说:“姐夫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离汉中市很远。以前我父亲去看姐姐、姐夫的时候,要辗转7天。”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姐夫的事迹,他是一个深藏功名的英雄,我为他感到骄傲。”孙新民说,“姐夫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生活朴素,非常随和。”

村里出了英雄的消息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池塘,荡起层层涟漪,在当地党员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双庙村的党员张明听了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后说:“革命老英雄不忘初心、信念坚定,居功而不自傲,获誉而不张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向老英雄学习,向他致敬。我为我们家乡出了这样一位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

家乡群众盼望着老英雄能再度返乡。“老英雄能回家看一看就好了。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很大,村里多了很多两层小楼,老英雄曾经住的小土房也变成两层小楼。他要能回来看看这些变化,一定会很欣慰的。”村民周志刚说。

“我们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学习老英雄坚守初心、不改本色、默默奉献的精神。下一步,村里打算和老英雄沟通,授予他‘名誉村民’的称号,为我们村上树立榜样标杆。”双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宏说。

洋县洋州街道梁家村退伍军人王伦在得知张富清老人的英雄事迹后表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一定要学习张富清老英雄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退伍不褪色,大力发展产业,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

战争年代,他是长城砖,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和平年代,他是大厦瓦,建设祖国,默默奉献。砖瓦无声,却守得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张富清的一生,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把自己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位置上。平凡的坚守,是共产党人的执着;淡泊名利,更是英雄的抉择。(记者乔佳妮见习记者陆晟)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饱含深意老英雄张富清感人故事诠释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从认识张富清的朋友,到第一次通过媒体报道走近英雄的人们,社会各界对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张富清由衷敬佩。

大家表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我们看到了他对英雄的关切与敬意,对全社会凝聚奋斗新时代强大力量的殷殷期许。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以英雄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致敬英雄:

不改本色,深藏功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

认识张富清多年,湖北省来凤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昌恩对老英雄深藏功名的淡泊与崇高,有着更深的体会。

“我曾教过他的子女,只知道这是一个家教严格的普通家庭,他是一位乐观、朴实的转业军人,工作挑最苦的干,作风扎实。”“身边凡人”与战斗英雄的鲜明对比,深深震撼着张昌恩。“张富清同志的非凡,是因为他心中只有党、只有国家、只有人民;他的平凡,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他用笃定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境界。”张昌恩由衷感慨。

勋章的光芒,照亮尘封的往事。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信息采集专班工作人员聂海波至今记得,去年底当他看到张富清家人带来的材料时,内心是何等惊讶与激动。

“张富清的一生,铮铮铁骨令人敬仰,淡泊名利更是令人敬佩。英雄无言,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让我明白了人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聂海波说。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让他所在老部队、新疆军区某团的官兵们倍感光荣,深受教育启迪。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陈辑舟说,习近平主席对老英雄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我们部队官兵,大家倍增“学英雄、讲传统”的自觉,查找“短板”、澄清模糊认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伟业的铸就,从来都是无数的付出与牺牲。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张富清的事迹与精神,就是成就奇迹的力量,就是读懂奇迹的‘密码’。”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忻平说,我们致敬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学习他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学习他们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以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传承精神:

坚守初心,无私奉献

在部队,张富清保家卫国;到地方,张富清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军人,张富清用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一名党员,他又在退役转业后俯下身子、甘守清贫,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他为我们退役军人作出了表率,我要以新的作为和贡献,无愧于曾经穿在身上的军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家企业的副总经理翟小龙说。

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今年5月初,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专门在湖北恩施组织了向张富清学习的研讨会,学习这位老党员不畏艰难、居功不傲、不计得失、一生奉献的精神。

“我曾经觉得,英雄是活在书本上、活在记忆里的,现在我认识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中国建设银行恩施分行行长向黔说,“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向老英雄学习,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实的成绩。”

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是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写照,也鼓舞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党员干部们。

“我们学习榜样、传承精神,就是要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赤诚报国、无私奉献。”正在下乡了解脱贫进展的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党委书记段少帅看了关于张富清事迹的报道后,当场决定把村里所有党员和群众代表组织起来,学习英雄事迹。

石门县是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作为长期奋战在这里的基层扶贫干部,段少帅说,我们要有更大的耐心、更强的韧劲,下“绣花”功夫把扶贫工作做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不负时代:

万众一心,爱国奋斗

“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催人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对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滕续聪来说,科研道路充满艰辛,但一次次实验失败磨砺着他的意志。“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张富清老人相比,这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滕续聪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以张老的精神与情怀激励自己,遇到困难时敢于攻坚克难,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不求显赫、不为功名,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任务做好,这是老英雄张富清给我的启示。”来自辽宁省丹东市银行系统的基层干部刘宗盈说,“相比于革命前辈,今天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更要不遗余力地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湖北省军区官兵积极学习老前辈张富清的英雄事迹,结合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自觉以英雄为榜样,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同心共筑强军梦。”湖北省恩施军分区司令员施岐峰说。

70年砥砺奋进,70年苦难辉煌。壮阔的中国道路上,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书写爱国奉献、矢志不渝的篇章。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说,弘扬奉献精神,重在践行、贵在力行,只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平凡岗位上用刻苦奋斗实现一个个不平凡,我们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新华社记者)

两封电报

——张富清的英雄人生之一

编者的话

在战场上,他不畏牺牲,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离开战场,他深藏功名,扎根山区,服务一方百姓。初心不改,英雄本色。他不仅是打仗的英雄,更是人生的英雄。

今日起,新华社连续5日播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95岁“战斗英雄”张富清的故事,讲述他离开战场后,当好“人生英雄”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得以从老英雄的工作、生活等不同侧面感知其初心、情怀、境界,更加理解他身上折射出的奉献精神和信仰力量。

年3月至年10月,张富清任来凤县三胡区副区长,分管财贸工作。

三胡区是来凤县最穷的地方,当时有着“穷三胡富卯洞”的说法。卯洞公社因为有码头,有船厂、林场等社办企业,相对富裕,县里修电站都要找卯洞借钱。与之相反,三胡区贫穷落后,粮食生产严重短缺。分管财贸的张富清,工作任务格外繁重。

年初夏,不到20天的时间里,陕西汉中老家连续给张富清发了两封电报,一次是因为母亲病危,一次是因为母亲过世。

张富清的父亲年病故,当时他才8岁。艰难困苦,母亲两个字在他心里分量太重了,能不回去见她最后一面吗?能不回去处理她的后事吗?

那段时间,他正在主持三胡区一项重要的培训。考虑再三,张富清最终没有回去。自此,阴阳永隔,再也见不到母亲,听不到她的叮嘱。

母亲去世后20多年,他离休后,才得以再次踏上故土,祭拜母亲。

“由于困难时期工作任务繁重脱不开身,路太远,钱也不足,我想我不能给组织找麻烦,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们的最好报答。自古忠孝难两全。”多年之后,张富清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解释了当初的选择。

“我不能考虑家事和私事,任何时间我都要考虑党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的我就做,不符合的我就坚决不做。”他说。

但无疑,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在年5月13日的笔记中,他这样写道:“每个人都会老去,缺席了陪伴父母衰老的时光,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也许剩下的只是永久的遗憾。养老是每名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多抽点时间陪陪父母,和他们一起慢慢地变老,把辛劳和孤独从他们身边赶跑,把幸福的笑容长久地定格在他们的脸上,让他们享受欢乐安详的晚年。”

他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凡人。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尽孝和工作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但是,母亲,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啊!(新华社记者谭元斌张汨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