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ldquo溶rdquo获

院前溶栓

打通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医院急救中心又成功开展一例急性心梗院前溶栓治疗,医院赢得了宝贵时间,真正做到了“打通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最后一公里”。“你好,这里有个病人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请你们派救护车来接一下……”,5月9日下午18:19医院调度中心接到了来自小河卫生院的急救电话,“收到,我们立即安排人员出发!”考虑到医院50余公里,接回病人来我院溶栓,途中来回至少要需要等待2个小时,“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溶栓,患者生命安全就多一份保障!”为了尽早给患者开通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我院急救中心启动院前溶栓程序,溶栓团队立即携带除颤仪、溶栓箱、心电图机、心电监护等急救物品前往小河卫生院,准备开展院前溶栓。

我院溶栓团队于19:15到达小河卫生院,19:22完成十八导心电图检查,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心电图特征,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发病6小时,考虑到病情紧急,且为高位截瘫常年卧床患者,溶栓风险较大,遂请示急救中心副主任尚慧强。尚慧强当机立断决定排除禁忌症后立即现场溶栓并做出溶栓方案指导。溶栓团队立即与家属沟通,签署静脉溶栓治疗同意书并当即开展静脉溶栓。由于乡镇卫生院条件有限当时恰逢停电,病房一片漆黑,护士让在场所有人都把手机电源打开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借助微弱的光源医护人员为患者口服心梗一包药、左上肢建立双管静脉通路、肝素化、持续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静脉给予溶栓药物治疗……一切紧张有序进行着。20:35溶栓结束。转运途中医护人员一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安慰患者,21:13复查心电图,抬高的ST段已下降至基线水平,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减轻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溶栓效果显著,医院继续PCI评估及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医院年6月启动胸痛中心建设,11月顺利通过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认证。院党委、院行政高度重视,全力支持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工作,在医疗管理、仪器设备、人员配置方面给予最大支持,以确保胸痛中心的诊疗“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目前已成功开展急诊静脉溶栓术70多例,平均门药时间30分钟,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5例,院前溶栓8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率大于8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简称STEMI)选择院前溶栓可最大限度地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为后续治疗赢得机会,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但技术难度大、操作风险高,极具挑战性。为使STEMI患者获益最大化,真正实现“打通心梗救治最后一公里”,城固县急救中心团队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全员反复培训学习静脉溶栓相关操作流程及各类并发症处置预案,医院、各乡镇卫生院上下联动,共同开展区域内联合救治,为胸痛中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我县胸痛患者带来了福音。

城固县胸痛中心简介

城固县胸痛中心由医院牵头组建,是以急诊科、心内科为主导,通过多学科高效协作,优化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因素引起的致命性胸痛能做到快速识别、规范处置,从而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大大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更多的胸痛患者带来福音。作为全县胸痛中心的牵头单位,医院扎实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与全县基层医疗卫生院联动,构建起胸痛中心救治“区域网络”,利用心电网络诊断系统提前预警,将救治关口前移,医院一胸痛中心无缝衔接,不仅为胸痛患者赢得了生机,也给医生赢取了救人的时间。胸痛中心建设,对于胸痛患者的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心梗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温馨提示:急性胸痛症状很有可能是致命性疾病引起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发生急性持续性胸痛(或者慢性胸痛突然持续加重),甚至伴有呼吸困难、气促、心悸、大汗淋漓、晕厥等症状,请患者立即平卧休息,限制活动,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城固县急救中心、胸痛中心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快速有效的医疗救助。城固县急救中心、胸痛中心24小时开通救助电话或7230。

文稿来源:急救中心(撰稿人:王月娥任静)

业务审核:田辉尚慧强

文稿编辑:向东梅

文稿审核:余春慧刘金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