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信息法创建者李世煇的不平凡人生

简介

李世煇,男,年4月生于北平市,中国共产党员, 钢铁运输线老战士,立三等功三次,获军功章三枚。年调干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年毕业分配到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任技术员、工程师,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科研、论证工作,年7月奉命以高级工程师退休。退休后仍坚持工作在科研最前线,为我国工程事业的进步做出了不懈努力。——年被钱伟长先生聘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聘任客座研究员。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年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政府特殊津贴。退休后8年,年再次获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世煇以毛泽东哲学、军事思想指导,有机组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出“典型信息法”假说,并据此研制出典型类比分析法BMP程序系统。经过数以百计的地下工程(包括二滩、小浪底等若干涉外重大工程)应用验证,经总参兵种部技术鉴定:具有专家咨询水平,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五个方面居于国际 地位。典型信息法的两种应用形式——典型类比分析法与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被纳入国家军用使用标准,年经总参谋部与总后勤部批准,该标准在全军施行。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推荐典型类比分析法,为现代化岩石力学建模与工程设计8种主要方法之一。

1

人物经历

年,李世煇在北平市出生,幼年时期日寇侵华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意识到学习的可贵。后来,在五六百名考生中,李世煇以 名的成绩考取了流亡到陕西城固县的国立 中学的公费生。

年6月,正读高一的李世煇因学校供给中断而辍学,成为一名修理工。

年12月,李世煇所在的汽车团在共产党地下党策动下起义,他光荣地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后勤部汽车四团的一名汽车兵。

年2月,西南军区从汽车四团选调一批司机赴朝作战,李世煇主动报名参战。在 汽车七团任副司机、司机、文化教员、见习材料员、司机班长,经历了严峻的战争考验,荣立三等功三次。

年5月,从朝鲜回国,分配到长沙工程兵预备学校当教员。

年10月,调干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年毕业分配到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任技术员10年,任工程师15年,和军事工程专业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文革”期间,李世煇因坚持实事求是与个别造反派头头结怨,后被诬陷,文革后遭受错误揭批。每天8小时之外,坚持知识更新,决心为提高工程兵技术水平做贡献,不虚此生。

年,李世煇-年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国防工程项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年底,诬陷之词,查无实据,不了了之。被分配到“坑道工程围岩分类及其在被覆设计中的应用”科研课题组,常驻军内20号工程工地。

年,李世煇结合课题需要,开始对应用于坑道设计的“典型信息法”工程软件进行自主研发。并于年,作为“坑道工程围岩分类及其在被覆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7月,奉命以高级工程师职称退休。年,先后被钱伟长先生聘任上海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聘任客座研究员。

年3月至年10月,李世煇举全家之力筹备,依托原单位举办五期面向全国、全军的“典型信息法应用及理论”讲习班,先后共个单位、人参加。讲习班特点:学员自带设计、施工工程实例,进行自主应用验证,自由评议验证结果。满意率平均93.6%。该软件被讲习班学员誉为:“隧道工程师的良友福音”。典型信息法的应用形式:用于隧道工程设计的典型类比分析法软件,用于施工的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以及用于改进设计的智能化位移反分析法,在我国隧道工程界逐渐普及应用。

年9月-年10月,水电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应用典型类比分析法软件,自主解决国际知名的四川二滩水电站导流隧洞工程难题。

年10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年,《国际岩石力学与矿业科学学报》刊出李世煇有关二滩水电站导流隧洞等的长篇“技术简讯”。国际知名的一次技术较量首次见诸科学技术文献。

年5月,总参谋部兵种部组织技术鉴定,一致认为:李世煇负责的《坑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超前预报智能系统研究》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具有专家咨询水平”、“提高效率达百倍”等五个特点方面,居于国际 地位。

年被评为总参谋部兵种部先进退休干部。

年3月,“坑道工程围岩稳定分析超前预报智能系统”获得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典型信息法的两种应用形式——典型类比分析法与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经专家评审,纳入国家军用使用标准。经总参、总后批准,年6月1日起该标准在全军施行。

年12月,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政治部签发《政治工作简报》第14期:《绚丽的余辉——记高级工程师、退休干部李世煇冲击国际科技难题的先进事迹》。按语指出:西山红叶好,最美是黄昏。我院原高工李世煇退休搞科研,在积劳成疾三支心脏冠状动脉两断一塞,随时都有“猝死”危险的情况下,坚持攻关不止,拼搏不息,牢牢把握“打得赢”这根主线,勇于冲击国际科技难题,引起国际岩石力学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