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固县,许多农民务农时碰到难题,都会第一时间请教县上的农技专家李晓宏。今年56岁的高级农艺师李晓宏是城固县农技中心土肥站站长。36年来,一直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的他把农业当事业、把农民当亲人,用自己一片助农情怀在乡间原野上书写着农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李晓宏先后获得“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十佳土肥站站长”等20多项荣誉称号。年5月,他被评为“陕西好人”。甘做土地“营养师”年11月,在城固县文川镇文东社区,民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还未挂果的猕猴桃根强枝壮长势良好。公司总经理吴微拉着李晓宏的手激动地说:“多亏了你的‘药方’啊!”从年开始,民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文东社区种植了亩猕猴桃。3年过去了,肥料没有少施,功夫没有少花,可树却长得不好。年10月,公司经过多方打听,找到李晓宏求助。李晓宏立刻到果园调查,采集土壤分析化验,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片土地土壤酸化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导致猕猴桃根系生长不好,故而树势弱。李晓宏对症给出了施肥建议,这才有了现在的改变。李晓宏还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县的猕猴桃园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提出了增施商品有机肥和套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的建议。同时,李晓宏还积极联系,争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等农技项目在城固县实施,累计争取项目资金多万元,采购有机肥余吨,为城固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测土配肥惠万家城固县原公镇青龙寺村土壤碱化严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青龙寺村的村民栽植的橘子树,收成却一年比一年好。年,青龙寺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李晓宏的帮助。10多年前,青龙寺村的橘子树枯萎严重,村民们心急如焚。李晓宏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快帮当地群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石灰石的强碱性导致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量流失,土壤中严重缺铁,果树无法正常生长。李晓宏立即对症给青龙寺村的橘子树开出了“药方”——铁肥兑水融化后,逐树挖坑浇到根部。采用这种方法后,铁肥用一株、树就活一株,铁肥浇到哪儿、树就绿到哪儿。村民们争先恐后按李晓宏的配方救树保园,一下就保住了当年的收成。如今,10多年过去了,青龙寺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已经掌握了铁肥施用的技术要领,靠着种植橘子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36年来,李晓宏和同事一起,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社区),采集土壤样品1.1万份、化验分析土壤样品10.5万项(次),完成田间肥效试验近个,引进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新产品80余个,摸清了全县土壤类型和养分现状,建立了全县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制定出了不同土壤类型配肥方案个,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架起百姓致富桥有人问李晓宏,参加工作36年始终和土地打交道,图啥?李晓宏说:“就图我对农技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农业是百业之基,一头牵着土地,另一头通向千万农民群众的心窝窝。”地处城固县南部山区的五堵镇分水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有贫困群众73户人,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收入较低。年,李晓宏担任分水村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后,将中药材、林下经济、生猪和黄牛养殖确定为分水村贫困户增收的主导产业。他以有产业发展意愿和产业技术需求的贫困户为重点,兼顾已脱贫农户和其他贫困户,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技术帮扶,以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在李晓宏的技术帮扶下,目前分水村以中药材种植和生猪、肉牛、家禽养殖为主导的脱贫致富产业初具规模,全村共种植中药材亩、养牛52头、养猪33头、养殖家禽只。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64户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分水村也如期实现了整村脱贫。记者吴莎莎通讯员单庆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