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派民谣歌曲《老陕咥面》里唱道:“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没错,很多人对于陕西的印象可能仅停留在“气候相对干燥,秦人性格粗犷豪爽”的简单概括,认为这个顺口溜就是秦地风情的直观写照,然而用它来形容陕南的汉中是绝对不合适的。这次我们跟随老师前往有“中华聚宝盆”之称的汉中,参加“国际药用和食用植物会议暨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天然产物与生物多样性会议”,有幸对汉中当地的风土人情领略一二。与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陕西形象大有径庭,我们看到的汉中山清水秀、植被丰茂、名胜颇多,堪称是“西北的小江南”。
汉中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脉两大屏障,一条汉水横贯全境,形成了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汉中盆地。由于巍峨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北部的寒流,汉中的气候相较同纬度其它地区更加温和湿润,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多元的地理斑块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还可进行渔猎,故汉中地区自古便有“国宝天府,鱼米之乡”的美称。汉中的物产十分富饶,不胜枚举,这里就让我们通过一些有名的生物资源及其产品去感受一番。
从一杯好茶中品味陕西风骨—汉中仙毫汉中自唐宋以来就以盛产茶叶著名,是中国江北茶区北缘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汉文化发祥地之一。北依秦岭,南邻川渝,汉中的茶园多立于海拔—米的大巴山缓坡地上,那里竹木繁茂、雨量丰沛,气候温和,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最适合茶树(Camelliasinensis)生长的地方。汉中绿茶的种类繁多:西乡的五子仙毫,勉县的定军茗眉,宁强的雀舌,南郑的汉水银梭,镇巴的秦巴雾毫……汤色嫩绿、清澈鲜明,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匀齐鲜活,且富含天然锌、硒等微量元素。汉中茶叶,主要以一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经过摊青、杀青、理条、做型、提毫、烘干、精选等工序加工而成,其干茶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白毫披身,有文人称其为“仙毫”,这就是汉中仙毫名称的由来。正宗的汉中仙毫形态优美,飘然立于杯中,丝毫不弯曲做作,好像坚毅不屈的陕西人,敢于直面艰难困苦,颇具风骨。图1汉中勉县漆树坝茶园和汉中仙毫(图源网络)“世界米中之王”—洋县黑米黑米是中华大地上古老而珍贵的水稻(Oryzasativa)品种,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均有黑米的栽培,并且已逐渐形成许多珍贵的农家品种。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是中国黑米原产地之一,当地黑米种植已超过年的历史。汉中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为黑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洋县生产的黑米墨黑透亮,米质细密,集色、香、味、营养和保健于一身,是一种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的优质稻米。洋县黑米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都高于普通大米,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元素。除了食用价值,洋县黑米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民间对黑米药用价值的利用由来已久,汉中人将“黑糯”称之为“接骨糯”,把它加入跌打中草药敷在患处,接骨效果良好。城固、洋县一带的产妇坐月子,亲朋邻里带来的营养品中除了鸡蛋、甜酒、红枣,还少不了黑糯米。故黑米又称为“月米”,产妇食用后有利于产后组织的恢复和乳汁增加。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黑米有助于延缓衰老,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以及预防动脉硬化。总之,洋县黑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被称为“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这次国际会议上,陕西理工大学的学者们介绍了他们研究洋县黑米的一系列成果,令人赞叹!图2优质的洋县黑米(图源网络)药有七情,汉有八味—传统而独特的汉中药材从本次国际会议的主题可以看出,药用植物绝对是汉中物产中的重头戏。汉中素有“天然药库”和“生物基因库”之称,自两千多年前就有中草药采集的记录,是全国中药材的传统主产地之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汉中的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其中尤以“汉八味”最为典型。汉八味指的是汉中产的杜仲Eu